21-04-29 21:53 发布者: 浏览次数:次
在长期地质作用过程中,铜同位素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示踪铜来源的工具,揭示其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近年来,关于河流和海洋的研究证明水体中的Cu同位素组成(+0.02 ~ +1.45‰)高于固体地球的平均值(~0‰),前人将其归因于:1)氧化风化过程中重Cu的迁移;2)与重Cu发生有机络合作用的可溶相储库和吸附轻Cu的颗粒物储库之间的平衡分配。Vance等(2008)研究发现长江水体的δ65Cu高于世界其他河流,而全球河水的Cu同位素存在Cu浓度越高,δ65Cu值越低的趋势。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壳幔交换动力学科研团队博士生王倩在导师周炼教授的指导下,对长江流域重庆至南京段干流及部分支流的河水Cu浓度及其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长江干流Cu同位素组成(+0.59 ~ +1.65‰)在Cu浓度相同的条件下高于世界其他河流的Cu同位素组成,且Cu同位素组成越正偏,相应的Cu浓度越低,该结果与Vance等(2008)的研究结果一致(图1)。长江上游δ65Cu呈逐渐上升趋势,与下游(九江至南京,δ65Cu:+0.59 ~ +1.16‰, Cu浓度:25.3 ~ 97.4 nmol/L)相比有较高的δ65Cu(+1.01 ~ +1.45‰)和较低的Cu浓度(16.0 ~ 38.9 nmol/L),δ65Cu最大值出现在长江中游的广兴洲(+1.65‰)和雷鼓台(+1.50‰)地区(图2)。本文对长江流域Cu同位素的分馏行为进行了分析探讨。
图1. 全球河流Cu同位素组成与Cu浓度关系图。其他河流数据引自Vance et al. (2008)和Guinoiseau et al. (2018)。虚线表示长江干流Cu-δ65Cu趋势。
图2. 长江δ65Cu分布图。全球河水δ65Cu范围和平均值引自Vance et al. (2008)。东乡(Dongxiang)和冬瓜山(Dongguashan)矿床数据分别引自欧阳学财等 (2017)和王跃等 (2014)。
碳酸盐岩和硅酸岩的风化是长江可溶相阳离子的主要来源,从上游至下游硅酸岩风化的贡献逐渐增加。硅酸岩的氧化风化会导致重Cu优先迁移到水体中,从而使河水δ65Cu正偏。本研究认为三峡大坝对长江上游和中游Cu同位素的影响和下游大量铜矿床的风化作用是导致长江流域Cu同位素组成高于世界其他河流的主要原因。三峡大坝的建成导致大量悬浮物在三峡库区沉降,轻Cu同位素优先从可溶相移除到固相沉积物中,有机配体则优先络合重Cu使其保留在水体中,这两者的共同作用导致三峡大坝上游顺水流方向Cu同位素组成逐渐正偏,Cu浓度逐渐降低。三峡大坝下游,即长江中游,铜同位素组成持续上升至最大值+1.65‰,与三峡大坝的持续影响有关,长江中上游δ65Cu随溶解氧的增加而增加,说明生产力对Cu同位素的地球化学行为有一定的影响。长江下游九江至铜陵地区主要受大量铜矿床的风化作用影响,该区域富集轻Cu同位素的铜矿床的氧化风化作用导致河水Cu含量增加和轻Cu同位素的富集。长江流域Cu浓度和同位素组成之间的相关性反映了上游低Cu浓度—高Cu同位素比值和下游高Cu浓度—低Cu同位素比值河水的保守混合行为。
论文信息:Wang, Q., Zhou, L.*, Little, S. H., Liu, J., Feng, L., & Tong, S. (2020). The geochemical behavior of Cu and its isotopes in the Yangtze River.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138428.
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0.138428
电子邮箱为:kangchen@cug.edu.cn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地质大学东区国家重点实验室
邮政编码:430074 您是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