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7-14 10:52 发布者: 浏览次数:次
7月12日, 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在京举行嫦娥五号任务第一批月球科研样品发放仪式,标志着月球样品科学研究工作正式启动。经审核,来自13所科研机构的31份申请获得通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壳幔交换动力学” 科研团队骨干成员汪在聪教授领到了首批月球样品,共计月壤200毫克。
汪在聪与合作者拟通过微区、微量、低损耗且高精度的先进分析测试技术,对月球样品进行结构和化学组成的研究,用于认识复杂月壤的组成和精细结构以及年轻玄武岩的岩浆演化及其源区属性。高空间分辨率和高精度的激光原位微区元素和同位素分析是“壳幔交换动力学”科研团队的特色,团队在激光剥蚀诱导元素分馏、氮气增敏降噪、蜂巢式传输管道匀化、非基体匹配和归一化校正等分析测试理论方面取得过一系列重要突破,将为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的分析测试提供强有力保障。
图1 汪在聪教授在月球科研样品发放仪式现场
图2 汪在聪(中)和我校地球科学学院何琦(左)接收样品交接仪式合影
图3 央视新闻电话采访汪在聪教授
汪在聪于2014年获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博士学位,其后在该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6年入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地球化学系,同时加入了“壳幔交换动力学”科研团队,为团队骨干成员。他建立了低本底高精度亲铁亲铜元素含量和金属稳定同位素分析测试方法,极大推动对行星增生演化、地幔岩浆过程、壳幔相互作用和巨量金成矿等诸多前沿科学问题的认识。以第一作者和/或通讯作者在Nature、PNAS、Geology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现担任GCA副主编和EPSL顾问编委。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壳幔交换动力学”科研团队(https://geochemistry.cug.edu.cn/index.htm)旨在开发岩石学、矿物学以及地球化学的先进分析测试技术,并利用其来解译俯冲带壳幔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与机制,为认识地幔改造以及地壳形成和演化等重大科学问题提供制约。团队长期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真诚期待国内外学生和青年学者加入我们!
电子邮箱为:kangchen@cug.edu.cn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地质大学东区国家重点实验室
邮政编码:430074 您是第:位